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
发布时间:2015-03-09 11:40:51 作者: 被浏览次数:

                                                          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

                                                                       作者   罗红

 

缺乏社会感觉的人,总是自我中心的。自我中心,是注意力总是放在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上,不能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他人的幼稚心理状态。自我中心让我们缺少对他人关爱的能力,在过度自我关注中变得敏感,焦虑、恐惧,紧张,带来心理问题。

  (一)走出对自我的过度关注

人们口头上常用的“自卑”“自信”就是一个典型自我关注的例子,因为真正走出自我中心的人,是不会那么关注自己表现“自卑”还是”自信”的。自卑是对自己没有达到自以为然的“理想状态”的不满心情。自信是对自己达到了自以为然的“理想状态”的满足甚至骄傲的心情。只要你仔细一想就知道,这两个词都是以“自”打头,都是将眼光放在自己身上的。虽然看上去后者更让人舒服,但是,过分的自我关注,对自己的社会成长都是有害的。

1、不做“芭比娃娃”


她寻求心理帮助的原因是:虽然在单位上是部门负责人,由于打扮幼稚导致找男朋友困难,感到很自卑。28岁的人,穿得像个芭比娃娃,心中感觉自己是“白雪公主”,无论从内心到外在与社会对一个成年女性的期待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她倍感孤独和寂寞,她除了上班外,把自己关在家里当“宅女”,这样影响了她正常的社会交往,从而无法扮演恰当的社会角色。关心自己以外的世界,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成熟的标志。而促使社会成熟,需要有足够的社会兴趣。

2、消除人际间那道无形的“墙”
      小林,男,性格内向,他瘦高个子,紧张拘谨,说话时身体僵硬发抖,结结巴巴。由于在班上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在网上发表过激言论,被辅导员带到心理咨询室,要求他接受心理辅导。谈话中发现他有如下特点:

 第一,幼稚、偏激,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一无所知;第二,性格内向、敏感、自卑,人际交流欠缺,没有朋友圈子。

他 归纳出自己的苦恼是:

1)和周围人找不到话说;

2)不知道咋打扮自己,装束比较严肃;

3)觉得好像成了她们(那些女生)的笑料一样——经过三班面前,感觉她们在嘲笑我,有时候还被指指点点;

4)觉得说话就得罪人。比如班长买了二手电脑,我问了一句“是不是买的便宜货?”,感到班长不满自己,可能让他觉得我在嘲笑他;

5)坐公交车时,旁边的位置空着也没人挨着我坐,好像都瞧不起我

诊断问题:缺乏社会感觉,沉浸在主观臆想中,把臆想当作事实。

分析成因:他的很多想法和感觉都是用“我猜”、“感觉”、“觉得”这样一些主观词汇来描述的,虽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他深信不疑,很难说服他事情并非如此,他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独自痛苦。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精神分裂——产生幻觉,将所有的猜测变成“听到”或“看到”的“事实”了。

 解决方案:(我和他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如下方案):

咨询重点: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社会感觉和社会兴趣。同时,通过交往释放积压在他内心的不良情绪。

      问题突破口:首先要寻找纠正他的错误观念的突破口。公交车上的情况比较容易检验,我们将从这里突破。

      采取行动:印证他的感觉是否真实。

    第一次咨询结束我布置作业:把周末赶公交的情景做一个记录。要求记下如下三方面的信息:

“车次、拥挤程度、座位旁边是否有人坐”。目的是检验使他深信不疑的“别人都不挨着我坐”的判断是否正确。

第二周来他到咨询室后,带来了他的作业,神色看起来要轻松一些了,作业这样写的:

方向                车次              有无人坐身边        是否拥挤

阳光城—十陵            869                                   单座

十陵—光华              301                                   拥挤

光华—成仁路             77                                   拥挤

成仁路—光华             77                                   拥挤

光华—中医院             64                  无座位             拥挤

中医院—北站             11                                   拥挤

北站——中医院           11                                   拥挤

中医院——光华           64                  无座位             拥挤

光华——十陵            301                                   拥挤

十陵——阳光城          869                                  不拥挤

当我们讨论完成这次作业给他带来的感觉时,他如释重负地说:“我好像在自己和周围人中间树立了一堵无形的墙一样”。他说,过去只要到公众场合,赶公交就“全身繃紧的”。完成这次作业以后,突然感到“踏实”了,就像“一块石头落地”一样。周末他还去伊藤洋华参加了一个促销的小游戏,没压力了,同时还感受到“服务员对我热情”,心头感到“暖和”了。

第二次咨询过程:

我和他探讨“女生嘲笑”到底是否属实。他说,“每次我从那几个女生身边路过,他们就小声的说话,好像在背后嘲笑我,笑我衣服穿得可笑,打扮不得体”。

我和他探讨女生发出笑声可能的各种情况:“也许是“不好意思”, 也许是感到你很“神秘”,甚至可能是他们想跟你打招呼又“不好意思”,他将信将疑。

  第二次咨询结束我布置作业:

1)学唱一首流行歌,下周到咨询室唱给老师听(这是为了让他能够融入同学喜欢流行歌的话题中去);

2)再听到女生笑声时,暗示自己“我很有定力”,“她们希望我注意他们”来替换内部语言“她们在嘲笑我”,并要求他写出这样做的感觉。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鼓起了他勇敢走出臆想的勇气。事实上,他得到的反馈让他非常惊讶和激动,这些女生对他很友好,而且赞扬他爱学习。

 第三和第四次,我布置的作业是:

和女生主动打招呼,去尝试着跟她们说话,去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真实。

由于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动机非常强,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挑战自己的臆想,他的进步非常明显。当我们结束咨询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考虑去追求其中一个女生了,这在过去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在“社会感觉”方面得到了许多成长。随着社会感觉的增长和与同学交往的增加,他紧张、口吃、自卑、孤独、被排斥,被隔离的感觉也大大减少了。

对小林的咨询,我立足于逐渐拆除他心中让自己和世界隔离开的“墙”——诸多不良的自我暗示。同时进行行为训练,增加他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交往能力,最终形成比较好的“社会感觉”。

有很多人把自己不受欢迎,不能融入人群归因于别人的算计,知识的缺乏,不够完美和江湖险恶等等,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自我关注太多,对他人了解太少。只有培养出良好的社会感觉,你才会消除小林和那位女博士的困惑,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处处受到欢迎的人。   

 

 中心介绍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预约流程 ┊

蜀ICP备14028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