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神经递质都参与情感认知活动,认知活动,不是单一的,但是不同的神经递质影响人的认知情绪活动的敏感度不一样,血清素(五羟色胺)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做复杂,最敏感,引起精神障碍最多。
一、血清素对精神认识活动影响最大,最敏感,最复杂。
血清素在大脑分布最广泛,所有的脑区都有。而多巴胺只在几个区域内有。(多巴胺在大脑中主要投射在额叶和基底神经节【纹状体】中)。
二、如何看待人的五羟色胺受体的高低、和敏感性?
五羟色胺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过高造成的焦虑,表现为:过于紧张,犹豫不决,害怕批评,总觉得不如人,甚至到病态,唉声叹气,脾气暴躁(海马区的五羟色胺2型受体问题)心神不经,没有主见,太自我。
五羟色胺受体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过低形成的焦虑造成的问题是:死犟,钻牛角尖。一根筋,强迫(扣带回的功能亢进,而其他区域又功能不足)
如果用脑电地型同步地图看,大脑左右基底神经结的功能不平衡,不同步,五羟色胺不正常。(正常的平衡是五羟色胺受体的有效结合率高。)
几种异常模式:一个人身上可能不同脑区功能高和低两种状况同是存在。
(一) 受体数量不足——天生忧郁 ;
(二) 受体结合率太低(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调整)
(三) 受体结合率太高,受体太敏感(降低受体敏感性的药物调整)
(四) 五羟色胺投射线路纤维坏死;
(五) 五羟色胺神经元坏死,包括制造五羟色胺的神经元坏死;投射性的五羟色胺神经元坏死。(多巴胺神经元坏死就是帕金森综合症)
(六) 五羟色胺合成能力降低(通过光照,运动,食材以及维生素B6 B12 叶酸、钙,酶这些调整有好处)
(七) 脑不能正常分泌五羟色胺分解酶;
(八) 五羟色胺与伽马氨基丁酸,多巴胺的关系不合理。伽马氨基丁酸和五羟色胺既有代偿作用,但是前者只有抑制作用,后者却既可能抑制,也可能焦虑。
以上八种类型归纳出两种表现:五羟色胺功能亢进和功能不足。五羟色胺低容易造成情感性精神病。
三、五羟色胺的遗传可能的问题
(一) 五羟色胺受体数量不足;
(二) 五羟色胺受体结合率低;
(三) 五羟色胺神经元数量低,生物稳定性差。
(四) 五羟色胺投射纤维发达程度不够(纤维不好,流动性差)
四、五羟色胺功能
(一)五羟色胺功能过强——广泛性焦虑。但是没有完美倾向;没有睡眠障碍;不会产生极端行为;自我意识较弱;不易抑郁。
(二)五羟色胺功能地下——广泛性焦虑+特定性焦虑。有苛求完美倾向;有睡眠障碍;常常产生极端行为;自我意识强;容易精神分裂;容易抑郁。
五、自我意识和灵性
自我意识是灵性的标杆:五羟色胺功能强的人,能够为别人着想 ;五羟色胺功能不足的人,自我意识特别强。
六、强迫症大脑功能显像可能出现的病灶区 (强迫症最靠近精神分裂。自我边界太清,没有任何弹性,是精神分裂的条件,容易感受伤害,久久不能放下)
扣带回五羟色胺功能亢进;双侧基底神经结功能不平衡,一般右边亢进 ,左边不足;左前额叶功能低下。
七、成瘾行为多半跟五羟色胺有关
厚颜无耻的,多半是五羟色胺缺损;偏执的,五羟色胺偏低。
八、用药
对部分亢进的,有些用吉哌隆,对有些患者确实有效(针对海马的五羟色胺受体),另一派比较反对,认为最有效的,还是改善五羟色胺的功能。认为扣带前回是五羟色胺 最主要的投射区,王老师更倾向于后者。
丁螺环酮属于抗焦虑药物,都是调低五羟色胺功能的(丁螺环酮作用于海马的五羟色胺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使五羟色胺受体功能下调产生抗焦虑作用,也能阻止突出前膜多巴胺受体,降低体内五羟色胺受体的敏感性);丁螺环酮、吉哌隆(丁螺环酮的活性代谢物,连续使用可以使2型五羟色胺受体功能下调)有下调受体功能作用,但是没有催眠作用。可以治疗广泛性焦虑。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增加五羟色胺怎么理解?不是数量上的关系,是个能量关系。降低的是五羟色胺特定受体(如2型受体)功能。例如,强迫症五羟色胺低,却要吃丁螺环酮为什么? 原因是五羟色胺2型受体敏感性太高,太敏感,在五羟色胺的释放和接受关系上不平衡。过分敏感破坏了释放与接受之间的平衡。前膜供应不上,让五羟色胺在突出间隙间流动性太大。丁螺环酮能够降低五羟色胺2型受体的流动性,让受体功能调低,调低受体的敏感性,使流动性变正常。五羟色胺在不同脑区活动特征不同,分布不同,受体生化特征不同,承担的精神行为表现也不一样。